Friday, December 16, 2022

收权强省, 省直辖县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地改市"以来, 做大了地级市的中心市区, 但从一开始弊端就显现。地级市利用行政权力, 截留属下县域所需资源, 输送给中心市区, 造成更大的城乡差距。另外, 在社交媒体高度普及的今天, 继续保留一个地级市来上传下达, 已不利政令畅通。

由于上述弊端, "省直管县"已经探索多年, 有"财政省直管县"、"扩权强县"等模式在试行。这些模式重划省市县之间行政关系, 增加了多样性和复杂性, 但是带来的实际成效有限, 因为把权责层层下沉, 最终落到财政收入缺乏和治理能力有限的县级政府, 是行不通的。

有必要探索一个全新模式, 我叫它, "收权强省, 省直辖县"。如果你仔细看看近年来中央与省的行政关系的调整, 过去很多省有职责的部门已经上升给中央垂直管理。最典型的是国税局, 其他包括电信、邮政、铁路等。

被中央收回部分权责的省级行政机关, 也有必要自己收回一些权责, 重新强化自己的地位。这既能增强省的治理能力, 又能减轻县的职责。具体做法是, 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应当划为省的事权, 由省政府提供财政支出, 并实行垂直管理。像经济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开发等领域, 应由省政府直接负责, 并在各县域内设立直属机构负责运行或监管。

省收权之后, 县的职责范围变窄。县级政府将主要负责城区规划、公安消防、水电供应、餐饮卫生、文化娱乐、公共交通、街道环境、废水废物处理等。这些部门只影响局部地域, 所以省级不需要时刻掌控县政府, 省直辖县成为可能。

省直辖县后, 地级市被虚化, 可以回归到类似地区公署设置, 或更简化。我建议改市为"府", 府下中心市区合并组建同名市, 新市不再设县级市辖区, 剩余市区改回为县或县级市。比如, 长沙市变成长沙府, 长沙府的五个中心市区则合并组建新长沙市, 望城区则改成望城市, 新长沙市不再设区。府变虚后, 只需在各府设一个"地区发展委员会", 和在各县域设一个"省行政服务中心"。

地区发展委员会由一个省派专员主持, 由府内各县市领导人组成。此委员会负责协调经济发展、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领域的整体规划。府内各县市达成共识后上交省政府, 作为省政府决策输入。

省行政服务中心则由省政府下沉至基层的直属机构组成, 提供省负责的服务给基层民众。